互聯網行業的“生死時速”
在“互聯網思維”搞得傳統產業心思不寧的時候,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大佬們也坐不住了。騰訊(馬化騰)與阿里巴巴(馬云)之間的“兩馬之爭”已經硝煙四起,不管是在打車軟件上的拼搶,還是相互封殺各自的移動支付,已經成為全民話題。
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,讓巨頭們開始爭搶O2O領域,在團購、飲食點評、地圖、電商、彩票等領域展開競爭,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并購或參股相關網站。騰訊擁有最成功的移動社交應用“微信”以及“微支付”,但他缺乏線下業務與使用場景,與此同時,茍延殘喘數年的一些O2O網站,也需要新的資金進入維持生存,騰訊參股或控股一些O2O網站,不僅帶來資金更帶來資源,成為一個雙贏的局面。
騰訊購入大眾點評20%股份以及即將入股京東的消息,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水到渠成的產物。扶持京東這家能夠與阿里巴巴抗衡的電商,對騰訊而言具有戰略意義,而京東也會獲得騰訊在移動端的巨大幫助,這里不僅有流量資源,也有支付手段。盡管騰訊擁有自己獨立的電商易迅,但其落后的市場地位讓其未來一片黯淡,并入京東可能是未來最好的命運。m.csdv.cn
阿里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商,但他在移動互聯時代面臨騰訊的巨大挑戰,基于“微信”這一世界級的移動社交應用以及“微信支付”,讓阿里感受到了威脅,因為有了微信平臺,騰訊隨時可能顛覆阿里。雙方為了拼搶客戶和流量,已經在打車領域正在進行著自殺式的戰斗,雙方面臨“生死時速”的考驗,一方稍有遲緩,可能就被對方超越。
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,讓中國互聯網行業重新進行資源整合,這種整合既是企業占領市場的需要,也為市場和社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服務,讓互聯網更深的介入到人們的生活。如果考慮到未來即將出現的“物聯網”,這種整合才剛剛開始。
然而,至今大部分O2O網站并未贏利,三大巨頭基于地盤搶奪而不斷對他們進行并購或結盟,資源整合是否能帶來贏利仍然是一個未知數,尤其是這些公司的虧損歷史并不太短。
或許,對于移動互聯時代而言,速度更為重要。倘若你晚一步,資源可能都落入別人手中,即使再有錢自己弄一個,在時間上也遠遠的落后于人,而這種局面意味著已經出局。這或許可以理解目前巨頭們的瘋狂并購或參股。而當當網則提供了另一個教訓,他過于在乎盈利能力而放棄不計成本的擴張,結果在這種保守中萎縮,而瘋狂擴張的京東則更受矚目。
事實上,中國正在經歷一波更大的“互聯網泡沫”,或者說“新技術泡沫”。這在證券市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,但凡沾點網游、互聯網金融、電動車等等概念的股票都出現了非理性的上漲。而傳統企業也被“互聯網思維”所迷惑并帶來焦慮,金融機構紛紛介入電商,制造業也開始研究“互聯網思維”。
相對他們,沉浸互聯網行業更久的三大巨頭們可能更靠譜,但是,目前“生死時速”式的競爭也表明了他們的焦慮,“生存還是死亡”對于新經濟行業而言可能是每天都面臨的問題,因為未來有無限的可能。讓人遺憾的是,中國互聯網進入寡頭時代后,幾乎沒再產生具有顛覆性的新公司,這意味著中國缺乏創新,互聯網已經進入“傳統時代”。